這一套五冊《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展示的是我這十幾年來《紅樓夢》研究的主要成果。2011年我推出過一套四冊的《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精華本,現在的這套是在其基礎上增刪修訂而成的。增加的部分主要是關於“金陵十二釵”的全揭秘,以及《紅樓眼神》《紅樓拾珠》《紅樓細處》和部分關於《紅樓夢》的漫談,還有專門為少年讀者量身定做的《獻給少年讀者閱讀〈紅樓夢〉的十個錦囊》(這部分是首次發表)。2011版精華本裏收入的《〈紅樓夢〉八十回後真故事》,因為與收入的揭秘古本《紅樓夢》的內容多有重複,且我已有《劉心武續〈紅樓夢〉》麵世,充分體現了我對曹雪芹真本《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探佚,故此次不再收入。
修訂不僅是將個別的漏字補入、錯字改正、不恰當的詞語替換,更注重糾正原書中的一些疏忽瑕疵。比如原書中論及《紅樓夢》中北靜王這個角色,認為是把真實生活中的兩個人物糅合在一起塑造,一個是康熙的第二十一個兒子,叫允禧,另一個是乾隆的兒子永瑢,永瑢後來過繼為允禧的孫子,相關的一些論述,我都堅持,但當時不夠細心,在論證書中北靜王的原型時,把允禧去世後諡號為“靖”,也當作一條理由,認為北靜王這個藝術形象的命名,“靜”“靖”同音,可能也來源於允禧的諡號,這是不對的。允禧活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二十一日才去世,去世後才會有諡號,而現存最早的《石頭記》甲戌手抄本中,已有北靜王出現,這個甲戌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允禧還活著,曹雪芹怎麽會因他後來獲得“靖”的諡號而據此為角色命名呢?現在的修訂本中,當然刪去了相關的文字,但這一條理由在論證北靜王角色原型中是最不重要的,原屬多餘,刪去後無礙我得出的結論,但這樣的疏忽,是應該引以為訓,今後力求避免的。總之,修訂遵照嚴謹的原則,應該說是做到了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