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鐵血將軍曠世情

第13章 惜別革命聖地,譚友林夫婦為邱雲立碑

4月的延安,高天流雲,大地回春。黃土坡上一塊塊綠色梯田,參差不齊又生機盎然。溝梁起伏的陝北曠野,一望無垠,氣勢磅礴。

寶塔山下,清純的延河水蜿蜒向前,一往情深地眷戀著擁抱她的黃土高坡,繞了好幾道彎,才戀戀不舍地向東流去。

新婚燕爾的譚友林夫婦在河邊漫步。眼前的河床凹凸起伏,在水下鐫出一個個漩渦,一朵朵銀色的浪花被托出水麵。歡快的浪花把七彩霞光攬入水中,延河便成了流動的彩練,讓人眼花繚亂。河岸的百年柳樹,飽經滄桑而根脈不絕,枯枝敗葉已被早幾天的東風吹得四散飄零。剛剛露出的嫩芽兒,恰似畫筆抹過的幾絲纖毫,乍一看去,像飄逸的柳枝條上長出的絨毛。

春天在革命聖地展現美麗,春天在延河兩岸綻放笑容,譚友林與魯方陶醉在愛的柔情蜜意中,陶醉在春的浪漫懷抱中。

婚後的譚友林和魯方,每天照常出操,照常上課,隻有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夫妻才能卿卿我我,纏綿悱惻。“成雙成對,七夕相會”是延安的規矩,魯方即使身懷六甲,也循規蹈矩,生怕大家說長道短。然而就這短暫的一天一夜,他們也沒有全泡在花前月下,而是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譚友林給魯方講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精神,魯方給譚友林補科學文化知識。兩人心裏清楚,奮戰精神和文化知識,是他們重回戰場、披堅執銳的不竭動力。

1945年春天,震撼中國大地的春雷在延安響起。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楊家嶺勝利召開。譚友林作為547名正式代表之一,同208名候補代表一起,在全黨121萬黨員的信任與期待中參加大會。會議結束後,譚友林豪情滿懷,按照黨中央的要求,準備同新四軍其他代表,返回魯南新四軍軍部,接受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