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不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的將軍。他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部隊,了解戰場,了解邊防,拿出搞活天山、獨立作戰、長期堅持的辦法。
做完方案解讀、沙盤作業、圖上研判等一係列功課,楊勇對新疆的仗怎麽打心裏有了底數,開始實施第二步計劃——打電話給李達副總參謀長,請他來新疆一同勘察地形。
李達是我軍曆史上5次輔助過5位元帥的參謀長,也是任職參謀長時間最長的開國上將。李達長楊勇8歲,兩人交誼深厚,是楊勇敬重的老大哥、好“參座”,同李達探討軍事問題,楊勇總能從中獲益。這回楊勇電話相邀,李達滿口答應,專程赴新疆與老戰友合謀。
6月底,楊勇同李達飛抵培什,與南疆軍區領導研究了中蘇、中印方向的戰備工作和邊防建設,在吐爾尕特山口視察了托雲邊防站。爾後乘車沿烏喀公路北上,看望沿途部隊,勘察既設陣地和關隘要道。回到烏魯木齊稍事休息,又飛抵伊犁,與北疆軍區領導研究了中蘇方向的戰備工作和邊防建設,勘察了霍爾果斯口岸的地形,爾後乘車沿烏伊公路返回,途中在幾個設防要點,現場研究了陣地建設配套工程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南北疆勘察期間,兩位老上將沒少吃苦。庫車的酷熱更讓他們備受煎熬。庫車,古稱龜茲,是西域重要的文明古國。因為地處塔什拉瑪幹大沙漠北沿,又是天山大峽穀的南部出口,冬天奇冷,夏天酷熱,楊勇一行抵達庫車時,地表溫度接近70度。撲麵而來的熱風鑽進密封不好的汽車,人像坐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裏,熱得喘不過氣來。
回到烏魯木齊,趙德路對我說:“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庫車不知新疆之熱”說完又給我念他在庫車寫的順口溜:"早晚打冷戰,中午出大汗。羊肉膻味重,杏子能頂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