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白駒過隙。屈指算來,吳克華在跌宕起伏的革命征程中已經跋涉了50個年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50年的光陰,吳克華從隻讀過3年私塾的小皮匠,成長為紅軍戰士、共青團員、共產黨員,走進開國中將、戰區司令、軍委委員、黨中央候補委員的行列,可謂功勳卓著,權高位重。50年的光陰,出沒槍林彈雨,工作夜以繼日,傷病摧殘,“文革”折磨,吳克華的身體終於向下坡慢慢滑去。
擋不住的歲月帶走了青舂與健康,把衰老與疾病強加給這位戰將。但是,步入暮年的吳克華立身根基沒有變,奮鬥目標沒有變,精神支柱沒有變,一句話,共產黨員的本色沒有變。這些變與不變構成了吳克華晚年的多彩人生。
少年的吳克華經曆過兵連禍結的苦難,對欺壓老百姓的現象深惡痛絕。參加紅軍以後,看到有的官兵貪生怕死,當了叛徒;有的惡習不改,偷竊**婦女,每次都氣憤不已,怒不可遏。從加入共產黨那天起,吳克華就立下誓言:不叛黨,不擾民。當班長後則要求自己不怕死,不貪功。在方誌敏身邊當排長時,又增添了兩條:不諉過,不腐化。
50年來吳克華恪守自己的“六不”信條,每一個腳印都留下了共產黨員的痕跡。吳克華告訴我,《可愛的中國》是他一生的教科書,他記不清讀了多少遍,“文革”被關押期間,他就是在默誦《可愛的中國》中度過艱難歲月的。
吳克華黨性的含金量是在幾十年的革命熔爐裏提純的。長征途中吳克華所在的一方麵軍5軍團,在黎平會議後編入四方麵軍序列。張國燾公開與黨中央鬧分裂時,3次翻越積雪盈尺的夾金山,3次穿過渺無人煙的大草地,讓37團團長吳克華忍無可忍。在幹部大會上他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批評張國燾的錯誤做法。張國燾的得力幹將黃超當場撤掉吳克華的團長職務,並給予留黨察看處分。後來幸虧5軍軍長董振堂出麵說情,吳克華才未受皮肉之苦。之後雖然被罰到軍偵察科當科員,接受監督改造,但時刻都有殺身之禍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