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927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了不杇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報告中說:“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紳、不法地主階級,是幾千年專製政治的基礎,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的牆腳。打翻這個封建勢力,乃是國民革命的真正目的……孫中山先生致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所要做而沒有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好得很!”
毛澤東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有原由的。第一次大革命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深化與北伐戰爭的進程,革命形勢不斷高漲。農民協會已遍及粵、湘、鄂等17個省,全國200多個縣成立了縣農民協會,會員達915萬多人。農民運動的蓬勃發展,衝決了幾千年專製製度的基礎,從根本上動搖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引起了中國社會的極大震動。那些代表地主豪紳的國民黨右派,故意惡劣的抨擊農民運動,咒罵農民運動是“痞子運動”, “糟得很”。民族資產階級和革命隊伍內的中間派,也跟在反動派後麵叫喊農民運動“過分”。在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少數領導,因嚴格奉行共產國際所指令的“國共合作”方針,力主回避農民運動所帶來的矛盾以遷就國民黨。他們屈服於地主勢力和國民黨右派的壓力,也對土地革命及農民運動產生了極大的質疑與責難,跟著指責正在興起的農民運動“過火”、“過左”,是所謂的“左傾幼稚病”,並對農民運動的發展作了種種的限製。
毛澤東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親自考察了農民運動。他花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回到家鄉湖南,實地考察了湘潭、湘鄉、衡山、醴陵、長沙等五縣的農運情況,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
毛澤東最後總結說:“農民運動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麽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汙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