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紅 6 軍團離開之後,中共湘贛省委即在永新牛田召開擴大會議,確定陳洪時為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譚餘保為省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增補彭輝明為省委常委,擔任省軍區司令員。
此時,湘贛蘇區留下的武裝部隊有:湘贛軍區下轄 5 個分區、5 個獨立團和軍區直屬隊,兵力共計5000餘人。這些人馬中除獨立第 5 團1000多人係省軍區直接指揮外,第 1、2、3、4 團分屬 4 個分區。這些地方武裝中的領導人大部分是茶陵人,如:獨立一團團長劉日,獨立三團團長劉石明、政委由劉培善,獨立五團團長曾開福。
當時,國民黨在湘贛邊區的正規部隊有六七個師和五六個地方保安團,加上逃到贛州、吉安等城市又跑回來的地主惡霸組織的地方民團、“鏟共義勇隊”等名目繁多的反動武裝;其兵力是紅軍遊擊隊的幾倍,甚至十幾倍。他們向蝗蟲一樣,從四麵八方一齊向蘇區撲來,蘇區大部分失守;原來連成一片的根據地,被分割成無法聯係的十幾小塊,一時間烏雲密布,陰霾籠罩著整個湘贛邊區上空, 廣大勞苦群眾又陷入暗無天日的白色恐怖之中。
紅 6 軍團剛離開蘇區突圍西征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國民黨軍原先“圍剿”湘贛蘇區的湘軍主力均調去尾追主力部隊,而江西敵人尚不知邊區留守部隊的虛實,也不敢貿然行動。但是,省委沒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改變鬥爭方式,有效地實行以分散遊擊為主的戰略轉變。而是仍然采取原有的鬥爭方式,命令部隊四處活動,打土豪,燒碉堡,同敵人打消耗戰。結果,過早地暴露了邊區的實力,招來了敵人的重兵“清剿”。
敵人醒悟過來後,立即調整了部署,采取“分進合擊”、“魚塘捉魚”等戰術,將蘇區分割包圍,逐塊“清剿”。這時,湘贛蘇區的地方武裝,除獨立第 4 團因掩護紅 6 軍團,仍在湘南打擊和鉗製敵人外,其餘各獨立團和地方遊擊隊,分別在永安邊界、寧茶一線和遂萬泰及新餘、分宜等地阻擊敵人;盡管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實在難以相持下去。為避敵鋒芒,省委不得不放棄永新縣牛田等幾小塊被分割的蘇區,率黨政機關、獨立5 團和後方醫院、軍械所等向武功山區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