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1933年2月,國民黨軍開始了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也加緊了對湘贛蘇區的鉗製行動。中革軍委命令紅八軍北出袁水,會合湘鄂贛蘇區的紅十六軍配合中央紅軍作戰。紅八軍接到命令後,日夜兼程趕到新餘以西地區,本打算在此渡過袁水與紅十六軍,共同行動,打擊敵人第七十七師或萍鄉地區的第六十二師,因找不到渡船,便於次日經橫板橋沿袁水右岸到河坪上,準備從這裏渡過袁水。由於對岸有重兵把守,紅八軍兩次強渡都沒有成功,便不得不改變行動計劃,直逼贛江並襲占了新淦縣的三湖、廖圩和界埠。紅八軍的一係列活動嚴重地威脅了贛江的交通,牽製和調動了敵人,及時地配合了中央紅軍反“圍剿”的決戰行動,使中央紅軍取得了黃陂、草台崗兩戰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四次“圍剿”。隨後不久,湘贛地區的國民黨軍向湘贛蘇區再次發動進攻,紅八軍回師永新,待機殲敵。
4月3日,湘敵第二十八軍軍長劉建緒到達茶陵縣城,統一指揮敵湘、 贛、粵各軍,分三路合擊湘贛蘇區的中心區域永新、蓮花。第六十三師來勢洶洶,首先向蓮花發動進攻,並很快占領了礱山口。緊接著,第十五師於三月下旬進占寧岡,陷七溪嶺、龍源口之後,開始向永新進攻。第二十八師則由遂川向永新推進。
在這種形勢下,湘贛軍區首長認為,湘敵第十五師和第六十三師比較靠攏,易於協同行動;而贛敵第二十八師則遠在遂川、萬安及泰和地區,比較孤立,且戰鬥力不強。決定以紅軍學校學員和地方武裝各一部在永新、寧岡邊界積極活動,牽製湘敵;紅八軍則直下遂川地區,尋機殲滅第二十八師。
湘敵第六十三師和第十五師,則趁紅八軍遠在遂萬泰地區之際,一舉占領蓮花、永新,並直出關背、坳頭,企圖在廣東敵軍第一師和江西敵軍第二十八師配合下,合圍紅八軍於遂川、萬安、泰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