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平的一聲雷,1930年12月12日,中央蘇區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富田事變”。
1929年冬,贛西南蘇區開始肅反,其主旨是肅清混入紅軍和地方黨組織、蘇維埃政權的地富豪紳和反革命分子,後擴大到抓所謂子烏虛有的“AB團”、“改組派”,以致造成了不少免假錯案,殺害了不少優秀的同誌。
“AB團”,原本是大革命時期,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的一個反動組織。1926年11月,蔣介石指派段錫朋策劃成立了一個反動組織,其英文拚寫為Anti-Bolshevik,取英文打頭的兩個字母“AB”為組織名稱,意為反布爾什維克。AB團成立後,製造了一連串的鎮壓工農、屠殺工農領袖的血案,激起了江西共產黨人與國民黨左派的憤慨。大家群起而攻之,搗毀了“AB團”的組織機構,捕獲30多名骨幹分子,“AB團”人員全部作鳥獸散,其組織已不複存在了。但在“黑雲壓城奪欲摧”的歲月裏,一些人總是“杯弓蛇影”,加上國民黨各派為了爭權奪利,也一度借AB團對大革命的破壞,攻擊蔣介石。這更讓人感覺AB團仍然存在。更為湊巧的是,從1929開始,蘇聯的斯大林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在聯共布黨內大力開展了“肅反”運動。這一運動嚴重影響了共產國際。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中共致信江西黨組織,要求警惕AB團,防止富農地主的機會主義。這時又偏偏湊巧,在攻克吉安時,無意從繳獲的敵軍文件中發現一張江西省行委書記李文林的父親借活動經費給“AB團”組織的收據,解放後才查清,此人雖然與李的父親同名同姓,但卻是另外一個人,這張收據也是過期的。但當時就憑這麽一張所謂收據,一個共產黨的高級幹部便被打成了“AB團”,最後迫害致死。
李文林被抓後,湘贛邊界的朱昌偕、王懷、龍超清也相繼被打為AB團,接著通過“殘酷拷打”,他們又供出“江西省行委段良弼、李白芳、謝漢昌”等為AB團。這些戰果全都得益於李韶九的審訊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