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湘贛風雲

第十八章 湘贛模範

69

將軍山戰鬥勝利後,譚餘保帶來蘇區幹部群眾前來慰問紅七軍和獨立師三團的幹部戰士,整個大路邊擺著一長溜水桶、大鍋,裏麵盛滿了熱氣騰騰的白米稀飯,一個個妙齡少女一邊唱著山歌,一邊往戰士們的碗裏夾送巴掌大塊的香噴噴的臘肉。一時間,茶陵蘇區的“臘肉稀飯”傳遍了整個湘贛邊界,傳遍了紅色中國。

紅七軍在茶陵稍作休整,便準備深入蓮花,與湘東南獨立師師部和第一、第二團會合。臨行前,茶陵蘇區動員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當即就有700多名優秀的茶陵子弟補充到了紅七軍,蘇區政府還為他們配製了統一的服裝。

部隊開拔前,洮水區警衛連連長陳外歐找到譚家述,要求參加正規紅軍。

陳外歐,原名陳外苟,1910年生,桃坑鄉馬溪人。陳外苟是一位遺腹子,生父陳端山是嚴塘官衝村人,祖輩三代,無田、無林,靠給地主老財當牛作馬,養家糊口,終於積勞成疾,含憤而終。陳外苟出生後,先天發育不良,身軀矮小,骨瘦如柴。母親怕孩子不能長大成人,斷了陳家煙火,萬般無奈中含淚忍痛,隻好將他送給一個道士做了“幹兒子”。誰知這個道士為人不善,把義子視為傭人。陳外敬來到他家後,吃的是殘羹剩飯,穿的是破衣爛裳,幹的是苦累活兒,成天讓他放牛呀,砍柴呀,種菜呀,喂豬呀,與地主對待長工沒有兩樣。外苟人小誌大,性格倔強,不甘受人歧視虐待,10歲那年便憤然返回母親身邊。

這時母親已經改嫁,所幸繼父尹文光為人善良,不僅飽收留了他這個遺腹子,還省吃儉用,讓他去讀了幾年私塾。可是好景不長,就在他17歲的時候,苦命的繼父又病逝了,生活的重擔就落在外苟稚嫩的肩膀上。就這樣,陳外苟一年四季除了勤苦下地勞動外,一到漲水季節,還要到洪水滾滾的沔水和洣水河裏去放木排,衝懸崖,闖險灘,每次都是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