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和天聞數媒的馬英老師在北京新康路上的宏狀元粥店喝粥,席間談及湖湘文化的話題。馬英老師問我:“湖湘文化的本質到底是什麽?”這話問得突然,我來不及細想,隻答了一句:“霸蠻。”
馬英老師是北京人,雖也來過湖南但對湖南的了解十分有限,他自然不會懂得“霸蠻”的意思,於是便問我。我一時找不到很好的普通話中的詞匯來解釋“霸蠻”這個詞,隻答了一句:“蠻橫。”
這個詞一出口,我便有些後悔了。“蠻橫”的確是湖南精神的一麵,尤其是邵陽人,向來以蠻橫聞名。但這個詞,是個貶義詞,而湖南精神,很顯然隻能是中性或者褒義的。所以,蠻橫並不足以概括湖湘文化的實質。它和“霸蠻”並不相等。
那麽,湖湘文化的“霸蠻”性質到底是什麽呢?在寫完《血色天下:湘軍征戰史》這本書後,我想用這樣一句話來解釋“霸蠻”,那就是“不要官,不要錢,不要命”!這“三不”精神,在湘軍將領們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湘軍將帥中,不要官的典型代表是雪帥彭玉麟。他曾多次辭去顯官要職,寧做閑雲野鶴,也不願替腐敗無能的清王朝效力。
湘籍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對彭玉麟的不要官,有過經典的論述。唐先生說:“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求官、跑官、鑽官、買官,又有多少人為了升官,什麽卑鄙無恥的事都幹得出,還有多少人或顢頇無能,或老邁病弱,卻依舊占著一個職位不放。像彭玉麟這樣一生辭謝六項崇職要缺,甘願做苦役實事,甘於做普通百姓的人,衡之古今官場,實在是鳳毛麟角,難尋難覓。”雪帥彭玉麟,就是這麽一個千古難覓的不要官的奇人!
其他湘軍將帥在對待做官這件事上,與彭玉麟的態度差不多。雖然他們並不排斥做官,但無官可做,他們大多能夠處之泰然。一般來講,他們都不會為了做官而拚命鑽營。這與李鴻章的“拚命做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