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密立是丐幫的軍師,倭寇屠戮吉祥村後,派包密立去象山郡,給象山郡義軍首領孟明報信。
包密立和孟明是結拜兄弟。
當年孟明流落江湖,賣藝為生。包密立是落魄書生,寄宿在寺廟裏讀書,和包密立一起讀書的,還有一個叫孫子勝的書生,兩個書生都父母雙亡,生活無著,在寺廟裏棲身,幻想著有一天能金榜題名,飛黃騰達。
然而,他們屢次名落孫山,直到胡須冒出來,皺紋長出來,他們還是沒有獲得半點功名。
有一天傍晚,寺廟裏來了一個賣藝的人,由於饑渴過度,疾病纏身,他一走進寺廟就暈倒了。和尚們把他救醒,他長歎一聲:“空有淩雲誌,苦無報國時。百裏奚養牛,秦叔寶賣馬,何日才是盡頭?”
隔壁的包密立和孫子勝聽到這聲哀歎,就走了過來。三個同是天涯淪落人,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不覺就談了一宿。天亮後,三人結為兄弟,相約“苟富貴,無相忘”。
這個賣藝的人就是孟明。
盡管同樣都是窘迫到了極點,但包密立和孫子勝都看不起孟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尚,孟明隻是一'介武夫。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最先富貴的,是孟明。
有一年,倭寇入侵,明軍不堪一戰,狂退內地幾百裏。倭寇在東南沿海燒殺搶掠,朝廷不得已,下令民間可以組織武裝自衛。孟明加入了一支義軍,依靠過人的武藝和膽識,屢立戰功,被朝廷加封為把總,守衛東南沿海的象山郡。
把總,其實隻是一個手下有百十號人的軍隊小頭目,而孟明的這支隊伍,連正規軍隊都不是,隻是一支民間武裝。但是,這已經比當年沿街賣藝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孟明謹記當年“苟富貴,無相忘”的誓言,他邀請包密立和孫子勝去往象山郡,但是,堅持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兩個落魄書生看不起赳赳武夫孟明,他們依然執著於科舉考試,一定要考取功名,封妻蔭子。可是,他們卻總是考不上,這一蹉跎,很多年過去了,孟明升為守備,手下有上千人,而他們卻還是形容枯槁,不名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