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萬男兒血

後記

我出生在陝西關中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老人們說起中條山保衛戰,他們說村裏誰去了中條山打仗,再沒有回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誰去了中條山打仗,沒過幾個月就死了,怎麽死的,也沒有人知道。

在我還沒有出生以前,我家就從陝西黃河灘搬遷到了這座小山村,搬遷的原因是,下遊要修建三門峽水庫,當年一同搬遷的有幾十萬人。父親也說,他出生在黃河灘的那座村莊裏,也有不少人犧牲在中條山戰場。

那時候,我總在想,中條山保衛戰到底是一場什麽樣的戰爭,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犧牲?我想查找這方麵的資料,可惜一直找不到。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又參加了工作,一直沒有放棄了解中條山保衛戰的想法。 我在地圖上查找到,中條山位於山西境內,和我所在的陝西關中,僅相隔一條黃河, 於是,我多次前往中條山,去親眼看了看當年陝西軍阻擊日軍的戰場。在查看戰場的過程中,還走訪了一些當年的抗戰老兵和親曆者。

我在他們的口中了解到,中條山保衛戰,前所未有的慘烈悲壯。

15年前,我參加陝西作家培訓班時,聽到原陝西作協主席陳忠實談起中條山保衛戰。陳忠實那樣有名的大作家,也和我一樣在關注這場保衛戰,讓我感到很親近。十年前,我認識了陝西作家關本滿,他是一個非常慈祥善良,又古道熱腸的老作家。我通過關本滿,認識到了一批研究中條山保衛戰的專家、教授,和幸存的抗戰老兵。

張恒是西北大學教授,這些年來,他前往中條山踏勘采訪幾十次,走訪了幾百人,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不但坐實了 “八百男兒跳黃河”的傳說,而且挖掘出這次戰役中,寧死不降,跳入黃河的,多達三千人。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