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萬男兒血

第六節 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高桂滋來到天主教堂的這一天,是1941年5月13日。

就在這個時候,又有兩名中國軍隊將領戰死中條山戰場。他們是第三軍軍長唐淮源和第三軍十二師師長寸性奇。

唐淮源出生於雲南,畢業於雲南講武堂,投軍30年,從排長升至軍長,身經百戰,戰功卓著,抗戰開始後,率滇軍來到中原作戰,後移防中條山。

中條山戰役開始的時候,唐淮源帶著第三軍堅守在西麵陣地,雖然進行了頑強抵抗,陣地幾度易手,但終於因為後援不繼,又與兩翼友軍失去聯係,形勢極為不妙。

而第三軍軍部的形勢更為焦慮。敵軍在馬村擊潰了第五集團軍司令部後,又繼續前行,進攻第三軍軍部。第三軍軍部與日軍激戰三日,傷亡慘重,當地人介紹說,當時,溝壑間填滿了屍體,以至於很多年後,當地學生上學從溝壑間經過, 還能看到山溝裏的累累白骨。

後來,第三軍軍部被日軍攻破,此時,唐淮源接到了第一戰區司令部的電報, 讓他們向南突圍,渡過黃河。

唐淮源不得已,命令主力部隊以團為單位,向外圍突破,然後在外線與日軍作戰,等到渡過黃河後,再一起聚集。唐淮源在各師師長的會議上說道:“現在情況極為險惡,吾人在事有可為之時,應竭盡心力,恢複原態勢,否則當為國家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則成仁之決心。”

唐淮源已經意識到形勢異常嚴峻,日軍的包圍圈密如鐵桶,層層包裹,要突圍出去談何容易,他又對手下的師長說:“中國隻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投降的軍師長,此例千萬不能從第三軍開。”

會議結束後,唐淮源親率一個團奮勇突圍,且戰且走,走到了夏縣尖山,唐淮源的身邊隻剩下幾名通訊兵和報務員。四麵日軍圍堵而來,唐淮源借助暗淡天光,在筆記本上寫下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