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的遊擊戰術,很快就在中條山各路守軍中廣泛使用。
1939年,日軍已經來到了長江以南,在廣闊的長江流域與中國軍隊作戰。而黃河岸邊的中條山,是中國國民黨軍隊在黃河以北的最後一塊根據地,也是在長江以北最大的一塊根據地。
中條山戰場,是敵後戰場,而要在敵後作戰,遊擊戰是最有效的戰術。
那時候,日軍駐紮在中條山最大的城市運城,中國軍隊駐紮在山區。日軍飛機經常從運城起飛,空襲隴海鐵路沿線的火車站,而以陳海線一河之隔的平陸縣百姓,也常常遭受日軍飛機轟炸。當時的中國軍隊,防空能力極為薄弱,隻能被動挨打。
當年駐紮在平陸縣城的中國部隊是陝西軍孔從洲的獨立四十六旅,也就是剛剛入晉作戰的十七路軍警備第二旅。孔從洲決定用低劣裝備,教訓日軍飛機。
一天中午,日軍又有三架飛機從運城方向飛往隴海線,路過平陸縣,順路丟幾顆炸彈,孔從洲命令駐軍一麵趕快疏散百姓,一麵組織人員對空射擊。那時候陝西軍機槍也極缺,抗戰老兵寧必成曾經說過,一個連當時也難有一挺機槍。那怎麽打飛機呢?組織步槍打飛機,幾十個上百人單膝跪在地上,麵朝天空,舉起步槍,飛機飛近後,突然一齊射出。步槍的射程很有限,又考慮到地球引力,所以是不適宜打飛機的。然而,日軍飛機那時候非常猖獗,動不動就貼著樹梢飛, 炫耀他們的技藝,這就給中國軍隊用步槍打飛機創造了機會,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讓不現實變成了現實。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就有過多次用步槍打下飛機的記載。其中,一個名叫宋嶺春的八路軍戰士最為人所熟知。宋嶺春是神槍手,多次用一發子彈就擊中日軍哨兵。有一天,日軍四架飛機襲擊,飛得極低,宋嶺春藏身草叢中,看到其中一架飛機中的日軍飛行員,舉起繳獲的三八大蓋,一槍命中,飛行員死亡,飛機墜毀。 宋嶺春解放後擔任過南寧汽車總站副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