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戰役結束後,三十八軍趙壽山部重歸孫蔚如三十一軍團。
趙壽山和孫蔚如是孩提之交,中學的時候又義結金蘭,後來又一同在楊虎城將軍麾下並肩作戰,可謂同窗浄友。楊虎城的部隊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是教導團, 孫蔚如和趙壽山都先後擔任過教導團團長,趙壽山是孫蔚如的繼任者。楊虎城的部隊中,三十八軍是絕對的主力,孫蔚如和趙壽山又先後擔任過軍長,趙壽山還是孫蔚如的繼任者。
全麵抗戰開始,孫蔚如渡過黃河的時候,司令部駐紮在芮城縣陌南鎮六官村, 趙壽山就提出過異議。趙壽山結合中條山地形認為,司令部選擇在六官村風險極大,沒有回旋餘地,此為敗招。
中條山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東頭大,西頭小,形同一個嗩呐。而六官村就位於這個嗩呐的吹口,南北縱深很短,日軍隻用半天時間就能夠翻越中條山, 從山北走到山南。後來的事實證明,在日軍攻占了永濟城和韓陽鎮,卻無法攻占教導團堅守的辛莊時,就從山北翻越中條山,一下子就衝到了三十一軍團司令部所在的六官村。
司令部放在六官村是一招臭棋。
然而,總部設立在嗩呐的吹口位置,是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的主意,他的意見是為了便於聯係,孫蔚如不便反駁。結果,三十一軍團司令部差點被日軍剿滅。
我懷疑當年蔣鼎文坐在西安,吃著老馬家的羊肉泡饃和老孫家的葫蘆頭,連中條山都沒有去過,就紙上談兵把三十一軍團司令部設置在六官村,差點讓孫蔚如蹈入死地。
庸將誤人,更誤國!
永濟戰役讓中日兩國的軍隊都見識到了陝西軍的威武和陝西冷娃的凶悍,日軍的戰報中曾經這樣寫道:“楊虎城的這支軍隊作戰頑強,不輸於日本軍隊。”
蔣介石和衛立煌也極為看重這支軍隊,他們派遣這支軍隊守衛中條山的西段, 也就是從平陸到永濟一線,也就是嗩呐從吹口到中間的這一段。這一線是中條山縱深最短的地方,而且也是日軍西渡黃河進入西安和南渡黃河進入洛陽的戰略要地,是中日雙方都極為看重,而且勢在必爭的地方。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來到中條山,都會知道日軍要進攻中條山渡過黃河,肯定會選在這條線上,因為日軍隻消半天就能夠越過中條山。而如果選擇在中條山的東段,那麽不僅山路崎嶇難行,重武器無法搬運,耗費時日,而且還會陷入中國軍隊的圍追堵截中,難以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