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兵口述抗戰史(全3冊)

將軍一去

潘絜茲第二次見到張自忠是在1940年4月,那時候,發生在鄂北鄂西一帶的棗宜會戰已經打響。

一次戰前會議上,在軍部任職的潘絜茲擔任記錄。一天黃昏,張將軍為軍部各支部隊布置戰鬥任務,分析了敵我形勢和攻擊的方位。張自忠的戰前部署讓潘絜茲眼前豁然開朗,錯綜複雜的戰場形勢一下子條分縷析,纖毫畢現。

會議結束後,張自忠沒有吃飯,就帶著兩個33集團軍的特務連和74師渡過襄河,向日軍發起進攻。潘絜茲還沒有來得及整理好會議記錄,也跟著張自忠過河了。

襄河,是漢江的區域性稱呼。漢江過了襄陽以後,襄陽境內下遊百姓稱它為“襄河”。漢江是長江的最大支流。

74師裝備簡陋,戰鬥力差,是戰前臨時歸張自忠指揮。它不是後來的整編74師,整編74師此時叫74軍,軍長是王耀武。74軍下轄三個師:51師、57師、58師。

棗宜會戰進行時,正趕上南方的梅雨天氣,天天都在下雨,戰士們穿著草鞋,行走在民國時代的泥巴路上,“雨落著,腳踩著稀爛的泥漿,跌倒了又爬起,以急行的姿態追擊北竄的敵人。這一日,我們到達南瓜店,那是5月8日的下午。”

潘絜茲對南瓜店這個後來關注度非常高的村莊有過一段描述:這是一個很小的破敗的莊子,隻有幾間草屋,我們分到了一間發著黴爛穀草和牛糞氣味的草棚,擁擠著勉強容下20多個人。總司令在我們隔壁,也一樣是破爛不堪的草棚。多數的人卻隻能在雨地裏淋雨,有人用稻草紮著棚子,也有人在土坡邊緣挖起洞子來的,用來避雨。

戰士們正在紮著雨棚的時候,張自忠從草屋裏走出來了,他對戰士們說:“用了人家的稻草,要給錢的。”

戰士們說,村莊裏沒有一個老百姓,日本人的騎兵這幾天在騷擾,老百姓都躲進了深山裏。張自忠對政治部的人說,老百姓躲進深山怎麽吃飯,怎麽生活,趕快派人把他們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