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春天的陽光照耀在長江三峽的上空,日夜不息的江水默默地流向東方,空氣中充滿了大戰來臨前的緊張和躁動。
一天午後,十幾架日軍飛機飛臨石牌村的上空,隆隆的機聲震耳欲聾,濃密的樹林在機翼下東倒西歪,樹枝和樹葉都在痛苦地掙紮著。石牌村的人四散奔逃,抬起頭來,能夠看到飛機上的膏藥標誌,以及日軍飛行員戴著風鏡的麵孔。山頂上,中國軍隊的機槍響了,聲音急促地連成一片。日軍飛機丟下了幾枚炸彈,村頭的一個柴火垛著火了,濃煙滾滾,遮沒了半個天空。一頭耕牛沿著江邊亂跑,一聲爆炸響過,耕牛倒了下去。
1943年,馮雪秀15歲。那天日軍飛機飛臨石牌村上空時,她也跟著村人逃避,她躲避在了一條石縫裏,看著日軍飛機從頭頂上呼嘯而過。
黃昏時分,馮雪秀才從石縫裏鑽出來,回到村子裏。村子裏哭聲一片,中國軍隊的軍人們幫著村人掩埋屍體。就在這天下午,日軍飛機炸毀了學校,死了很多學生娃。
時隔不久,村子裏的人都搬到了山頂上,因為山頂上視線開闊,日軍飛機一從地平線上露麵,放哨的人就看到了。更重要的是,山頂上有中國軍隊的機槍陣地,和這些穿著軍裝的自己人在一起,農民們放心。
直至幾十年後的今天,山頂上還有人居住,那些躲避敵機的農民,在這裏居住已逾三代。
馮雪秀說,日軍第一次轟炸是從前一年,也就是1942年的冬至開始的,此後,日軍飛機轟炸不斷,中國軍隊的還擊炮聲也連續不斷。日軍曾經乘著軍艦登上岸來,中國軍隊又將他們趕下江去。一直到大半年後,日軍從這裏撤走,才再沒有見到有膏藥標誌的日軍飛機。
馮雪秀老人不知道,她所見證的,就是後來被史學家稱為“石牌保衛戰”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