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兵口述抗戰史(全3冊)

夜襲井陘煤礦

1940年的春天和夏天,日軍在華北步步進逼,八路軍在平原上步步後退。日軍像奔跑過快的馬車,成為了強弩之末;八路軍像壓縮的彈簧,蓄滿了力量。日軍正在得意忘形連戰連捷的時候,一張大網鋪天蓋地罩了下來。

《孫子兵法》有雲: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當時,日軍在占領區廣築碉堡,每個碉堡安插著幾十個人,堅硬的碉堡對於八路軍手中的槍支來說,看起來好像堅不可破,實際上,碉堡讓日軍兵力分散,狹窄逼仄的碉堡裏是日軍的天下,而廣闊的碉堡之外,是八路軍的天下。

日軍修建碉堡,等於作繭自縛。

彭德懷看出來,這是一個反擊的好時機。

《彭德懷自述》中這樣寫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決定組織一次大破襲戰役。八路軍總部決定7月上旬開始準備,8月上旬乘青紗帳旺盛時進行大破襲戰。原定兵力是22個團(晉察冀十個團,129師八個團,120師四個團),重點破襲正太路;其次破襲平漢路、同蒲路北段和白晉路(注:白晉路是白圭至晉城的鐵路,現已拆除);並擬於“八一三”前後開始向敵各交通線進攻。

《楊尚昆回憶錄》中說:百團大戰原來叫交通破襲戰,不過這次是有統一組織的、規模較大的交通破襲戰。這個問題在八路軍高層領導中醞釀了很久,大家意見都是一致的。

但是,後來,誰也沒有想到百團大戰會越打越大,剛開始本來隻想動員22個團,沒有想到參加的部隊越來越多。八路軍和地方武裝的抗戰**極為高漲,大家受夠了日本人的欺壓和封鎖,隻要聽說哪裏打仗,沒有接到命令的部隊也去參與,最後變成了105個團和日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