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自開國以來,朱元璋便廢宰相一職,仿宋朝的殿閣而設置內閣,六部,五寺。
自秦朝便已設立三公九卿,丞相,禦史大夫,太尉,三公各司其職,歸皇帝管轄。
但朱元璋出身草莽,能開國立朝,對權力的渴望與控製到了極致,相權過重,讓他如芒在背,於是借胡惟庸一案廢除宰相,強化皇權。
但宰相其實是協助皇帝做事,為皇帝分擔壓力,如今朝中無宰相的職位,沒有人過濾,總結,朝中百官思想混沌,往往一件事討論很久都沒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結論。
這也是明朝政務混亂,黨爭頻繁的根本原因。
朱閬極為倚重瞿式耜,為避免驚世駭俗,不能讓瞿式耜做宰相,但心中把他的職務就定義為宰相。
官員有何意見,民間有何疾苦,都在瞿式耜匯總之後,才上交到自己手中。
瞿式耜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當然因為他的忠心與辦事穩妥持重。
雖然得到情報李定國聯明抗清的消息已確定,但他仍是極為小心。
秘密從澳門借來葡國槍兵百名,埋伏在陳家大宅之側,又令焦璉嚴加戒備,李定國一到,就要沿途警戒。
陳家大宅外。
廣州自建城以來,都以風水原理建築。
凡舉重要的建築門前必有廣場,四周有樹木石柱等裝飾,以藏風聚氣,旺丁旺財。
陳家大宅門也正是如此。
巨大的廣場上雖站了百頭巨象,卻不見擁擠。
朱閬與李定國相談甚歡。
呂大器來報:“唐王求見!”
眾人聽見唐王來見,向兩邊看去,卻並無車馬靠近。
隻聽一個清朗的聲音哈哈一笑,從象背上躍下一個人來。
身手敏捷,鷹視虎步。
正是新晉唐王朱聿鍔。
朱閬也終於見到了朱聿鍔的真身。
雖然兩人相當於有兩次交會,卻形勢所限,未能麵對麵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