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第一狠人

第十六章 奸人伏誅

崇禎十七年。

甲申歲。

曆書雲:太歲方公,幹木支金,納音屬水,九星五黃。

這一年,也是大清順治元年!

大順永昌元年!

大西大順元年!

被稱為四元交匯!

這一年朱由檢,李自成,愛新覺羅.福臨先後在紫禁城做皇帝,朱由崧在南京監國,張獻忠在成都稱帝。

此為五皇臨朝!

一山不容二虎,一江不納二龍。

何況是四元交匯,五皇臨朝!

千年國運,就此逆轉!

書房中。

朱閬從曆迷思中回過神來,看著麵前一字排開的幾支火槍。

這正是用於刺殺蘇觀生的火槍。

從宋朝起,火器開始用於戰爭。

元朝時,開始使用金屬管狀發射武器。

朱元璋在與陳友諒的一係列戰鬥中,火器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明朝開國之初已經在軍隊中廣泛配備火器。

火器甚至成了軍隊的製式武器。

明軍隊兵種的構成為“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

火器的占比已達到10%。

但明朝的火器為明火槍,須一手持火藥一手持槍,極難瞄準,且射程有限。

這在與擅長馬上奔襲的清兵對戰時,並無優勢。

不能連發,裝填緩慢,一支火器,要三個人忙活,效率不及弓箭。

朱閬深知受限於科技發展,歐洲的鳥銃更為先進。

是以暗中命瞿式耜向葡萄牙人購得長槍。

仔細觀察,此槍為燧發槍,雖然裝填上仍比較受限,但已經可以雙手持槍,容易瞄準,在此次暗殺行動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雖然讓蘇觀生死於騷亂中的民眾踩踏更易掩蓋痕跡,但死於洋槍火器更有震攝力,可以讓朱聿鐭不知敵人來自何處,背後是何種勢力,從而失控。

但震懾過度,直接讓唐王落跑,這是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