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末第一狠人

第十五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

蛾眉月,月如鉤。

朱閬在月下策馬飛奔。

觀音山一晤後,唐桂兩王並肩下山。

朱聿鐭感慨道:“皇兄登基後,曾致力於消除黨爭,曾親撰《縉紳》《戎政》《儒林》三篇《便覽》,以用舍公明的方針,號召朝中官員摒棄門戶之爭,為光複大明共同出力。”

隆武帝心係百姓,澄清吏治,消除黨爭,確實是有誌向,有想法的君主,但生不逢時,隆武帝手中的力量有限,選錯了根據地,也選錯了勢力,受製於鄭芝龍,最終無所建樹,被俘遇害。朱閬對隆武帝還是心存敬畏的。

朱閬安慰道:“時也,命也。如今我們能握手言和,共同努力,也是實現了隆武帝的心願啊。”

二人在山腳作別,由官員們協商第二日由桂王入城,與唐王正式會晤,共同議政。

朱閬則暫時回廣州城外的軍營安寢。

軍營中,朱閬正與焦璉等人研究廣州形勢,商定次日與唐王的正式會晤細節。

突然,帳門外傳來呂大器焦急的聲音:

“王爺,卑職有急事稟告!”

朱閬為保險起見,早早令呂大器派錦衣衛在暗中監視著廣州城中的要員,軍營等重要地點,以免生變。

尤其是都司署。

一掀帳幕,呂大器閃身進來。

即使事態緊急,呂大器仍是十分謹慎,看了一眼帳內,微微一怔,卻不發聲。

朱閬忙道:“都退下吧,焦璉留下。”

待眾人退出走遠。呂大器石破天驚的說道:“唐王出逃!”

“什麽?”朱閬一驚之下,站起身來。

“唐王下了觀音山,並未回都司署,遣散了官員,隻帶著親兵,去了珠江邊上,望著江中的漁火。”

呂大器接著說道:“唐王在江岩佇立良久,不發一言,負責追蹤搜索的錦衣衛隻是遠遠盯著,並未靠近。”

“有幾條漁船返航,大家以為是普通的漁民,但唐王的親衛突然出手,涉入江水將唐王七手八腳的弄上一艘小漁船,這條小船如箭矢一般射向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