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朝的南北兩方以長江為界,南都太陵城所在的南直隸就在長江的南岸,三百年前大津朝在太陵城建都立朝,但隻待了一代,太宗朝就將都城遷到了北都大興城,但大津皇祖爺的陵寢仍在南都。因此,大津朝實行兩京製,南北兩直隸,皇帝在北都坐朝,每三年來一次南都祭祀祖陵,而北南兩方各有一套相同的職官體係。當然,實際的權力還是集中在北方,南方的內閣六部大都用來安置將要致仕,或在北邊的政治角力中敗下陣的高級官員,所以,南都雖然在名義上統領南方各省,但實質上並無太多權力。
然而,北邊一亂,情勢就微妙了,原來要聽命服從的北方,現在斷了消息,可一時間誰也不敢自行其事,於是權力與難題就在各府衙間遊遊****,最後似乎又集中到了南都內閣的三個老頭身上了。
南都這種紛亂局麵從這一年的三月中旬就開始了,那時北都大興城剛剛被圍,發往南方的邸報、塘報都已斷絕,北方的情況無人知曉,形勢陡然嚴峻了起來。接著開始有從北邊逃難出來的人們失魂落魄的跑到南直隸來了,帶來的消息都是諸如“賊勢洶洶,從賊者甚眾”;“大興城危在旦夕”之類的,南都百姓開始人心惶惶了,有些可怕的流言開始在坊間傳播起來,什麽“北邊官軍無糧,與飛齊軍一塊劫掠百姓”、“乾聖皇帝為了自保要把南邊劃給飛齊軍”等等,其中最不可思議的是說“三十多年前從北都出逃而不知所蹤的懷明太子,要從南洋殺回來統領軍隊抵抗飛齊了”反正林林總總,說什麽的都有。
好在又過了幾天,北邊又沒動靜了,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似的。南都這才又平靜了下來。
坊間是安靜了,可官府卻一直都慌亂著。南都的內閣、六部本來就是些一把年紀坐等致仕的閑官,這一下子要麵臨這種混亂的時局,確實是有些力不從心。這不,內閣首輔冉之祺此刻正垂頭喪氣地坐在勤思堂的太師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