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康微微冷笑,說你們哥倆的頭將要去遠行,要個屁的墊子啊。來呀,動手!
袁熙和袁尚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埋伏在屋裏的刀斧手斬殺。袁家發展了五代的大家族,就這麽被除根了。
此時的曹操在易州駐紮,不管諸將如何請戰,曹操都堅信郭嘉的判斷,頂住壓力在易州發呆。忽然有一天,公孫康的人真的把袁熙和袁尚的人頭奉上。諸將大驚,接著歎服,郭嘉真乃神人也。隻有曹操苦澀的一笑,內心再度陷入悲傷。
曹操很講究的封了公孫康襄平侯、左將軍,然後班師回朝。行至冀州,在地底下挖出一個銅雀。
曹操正在考慮這是不是曆史文物?值不值錢?獻給國家會不會獎勵500塊?私藏會不會判刑?等會,老子就是國家啊。因此曹操很開心的笑納了。
按理說這玩意在堂堂丞相眼裏,基本上就是個破銅爛鐵。但是為了宣傳的需要,荀攸賦予這個銅雀不平凡的意義,愣說是祥瑞。曹操大喜,命自己的兒子曹丕、曹植在鄴城監造銅雀台,自己帶隊回許都,謀劃他一統天下的霸業
諸葛亮篇
一、到底是誰選了誰
說起諸葛亮,端的是家喻戶曉。頂在諸葛亮頭上的光環太多了,什麽政治家、軍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忠臣的楷模等等等等。其實對於《三國演義》的諸葛亮,最準確的定位應該是戰略家。比如諸葛先生的仕途,絕對是按照他製定好的戰略一步一個血印走出來的。差一步也完不成他屌絲的逆襲。
據說在隆中的諸葛亮名氣很大,說他自比管仲、樂毅,道號臥龍,有了他可以安天下。但是事實上諸葛亮的知名度遠不如田豐、沮授、荀彧、郭嘉這些人的名氣大。畢竟天下諸侯提起田豐、沮授等人還能分析一下這些明星的優缺點。對於諸葛亮,對他高度評價的隻是他的好友司馬徽、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而已。劉表對諸葛亮根本都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