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上馬, 農場領導班子隨之調整。
生於早春三月的陶南風,剛滿十八歲便當上了秀峰山農場基建科科長;
原基建科科長楊先勇升任副場長;
原修路隊副隊長毛鵬接任修路隊隊長。
陶南風上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開展知青點的規劃與設計。
分別來自德縣、南縣、省城、悠州、嶽州的兩百多名知青, 一共五個知青點, 目前住的還是茅草房。先前雪一化修路隊便忙碌起來,陶南風根本顧不上蓋磚瓦房的事情。現在接手基建科,準備紮紮實實先從建築設計開始。
江城知青隻有二十個人,一座單麵走廊、五間宿舍的磚瓦房建起來快,可三百個知青、五個知青點同時開建, 那得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農場現在根本沒有這個實力。
陶南風是個做事認真的人,一次又一次走訪知青, 到知青點踏勘, 對照著父親給她寄過來的《山地建築施工手冊》,最後給出一個折衷的方案——
不拆除重建,原址改建。
茅草房最大的問題是維護結構的問題, 那就先在外圍砌土磚, 對屋頂進行加固。
經過陶南風設計的茅草屋頂, 嚴格按照一層山泥一層茅草的順序進行鋪裝, 拍緊壓實之後就能保暖、遮雨。再加上土磚牆擋住寒風, 知青們頓時覺得屋子暖和了不少。
雖說不如江城知青點磚瓦房那麽精致、闊氣, 但住了這麽久茅草房的知青們都知足了。
“農場詩人”杜晨哲的詩《希望》被順利發表之後, 詩興愈發濃厚, 在新居落成之時還寫了一首小詩。
“飛翔——
我的新房子
有一麵厚厚的牆
我在這裏遊**
風來了
展開夢想的翅膀
飛翔……”
看著手中的詩, 葉勤撇了撇嘴, 瞟一眼杜晨哲:“這一句風來了, 是不是另有他意?你對我們家南風還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