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的聶廣義,正處在人生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
他剛剛失去了媽媽,還和從小到大一直很要好的爸爸鬧得很僵。
他的人生,忽然就沒有了方向。
他並非一定要上清華。
如果是的話,他複讀一樣能上。
聶廣義已然不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
他的成績很好,他的情緒很糟。
他想要說服自己原諒聶天勤,但是他做不到。
他想要告訴自己不要鑽牛角尖,可他就是無論如何都消化不了。
他想像以前一樣,和同學們勾肩搭背。
為了一點莫名其妙的小事情,笑得前仰後合。
可他現在連和人說話的欲望都不經常會有。
聶廣義選擇離開,去世界各地做交換生。
一個人,如果需要不斷地去適應新的環境,或許,就沒有那麽多時間沉溺在過去。
他連學校都不想去。
隻有博物館這樣的地方,才能讓他靜下心來思考。
撿到【極光之源】後,聶廣義也沒有繼續在《迦拿的婚禮》逗留太久。
他發現,即便是盯著委羅內塞的鴻篇巨作看,他都能想起遠在魔都的聶教授。
《迦拿的婚禮》一共畫了一百三十多個人。
明明畫的是聖經裏麵的故事,講的是耶穌把水變成酒、並且比婚禮上原來提供的酒還要更好喝的神跡。
委羅內塞卻把他自己和他的老師提香都一並畫到了畫裏麵。
這不得不讓聶廣義想到比《迦拿的婚禮》早了半個世紀的《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是文藝複興三傑之一拉斐爾的傳世名作。
拉斐爾在《雅典學院》裏麵,一共畫了11個群組57個人。
柏拉圖、亞裏士多德、他的恩師蘇格拉底……
拉斐爾還在一個非常不明顯的位置,畫了一張屬於他自己的臉。
在沒有鬧僵之前,聶廣義還和聶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