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 少年人們有條不紊地手裏捧著鮮花慢慢走過石橋。
林溪和林霈齊跟著少年們的步伐一起走到巨大的烈士碑前。
有老師在前麵講解那段沉睡的曆史。
多年以前的清陽市,位於要塞,富饒美麗, 在它的北邊, 便是平原省會,一直都是我國北部大後方的關鍵入口。
可惜這裏有一座綿延千裏的清陽山,山路濕滑, 陡峭險峻, 導致此地易守難攻。
直到那一年, 倭軍用炮火轟開我國國門。
所有人都以為他們要南下爭奪港口。卻沒想到他們突然改道,兵臨清陽山下, 試圖從清陽山攻進我國大後方。
那一年,我軍留守清陽山一共九百人。
可是對方卻足足有八千多人。
我們是如何守住的呢?
——以一種必死的決心、不要命的打法。
“有的戰士直到死, 都還保持著握搶的姿勢, 甚至最後有村民為他們安葬的時候,都掰不開他的手指……”
“有的戰士,為了拖延時間,把敵軍引入山洞, 然後放炸藥,讓自己和敵軍同歸於盡……”
“他們之中, 最小的, 隻有十二歲,甚至有的戰士,到現在我們也沒能找到他們。隻知道, 青山處處埋忠骨, 他們應該安眠在這綿延清陽山脈深處, 但究竟在哪兒, 我們也不知道……”
林溪的眼眶有些濕潤,她看著那些捧著鮮花的少年人們,意氣風發,又看了看屏幕裏滿目傷痕的趙小軍,隻是覺得感傷。
趙小軍,當年也才十五歲啊。
如果是現在,他也還是一個初三的少年啊。
明明他也應該坐在沙發上,像很多初三少年一樣,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學習,或者在溫暖柔軟的沙發上看電視。
……
老師放了國.歌,所有人跟著一起敬禮。
林溪耐心地教林霈齊舉起手,一起敬禮。
小小的他似乎也被這種情緒感染,認真地注視著高大潔白的烈士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