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死亡。
左思嘉不小心把全篇中文的郵件發給了海外的老師。
他在國內有位鋼琴老師, 教他時就年事已高,是個慈祥的老爺爺,前幾年去世了。國外的老師是一名女鋼琴家, 風格灑脫、硬派,就算演奏舒曼, 也常常堅持自我,故意不用細膩的方式處理。左思嘉是初中去的美國,年紀很小,老師對他要求相當嚴格, 師生的分界線也很清晰。
盡管相處多年,左思嘉跟老師完全是師生關係, 沒有成為朋友, 也沒有變成親人,貿然收到這種郵件,相信是她也會困擾。
最好的情況是讀也不讀,直接無視這堆方塊字。
最壞的則是讀了,然後問他到底在幹什麽。明明上次老師發來長篇大論的教導, 他都沒教養地忽略了。沒準老師會覺得他墮落,但,應該也還好。“學藝先學德”這種說法, 一般都隻用來蒙外行。業界內是人渣的成功者可不在少數。
不過, 別人是別人, 他是他。
郵箱是外域的, 不支持撤回。覆水難收, 左思嘉隻好補了一則郵件, 為自己的失誤道歉。
發送以後他又想,有什麽必要呢?反正也不會再回去。就像他對旁人無所謂一樣, 其他人怎麽看待他也不重要。左思嘉並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可是,他忽然想,伊九伊是會怎麽看待他呢?
等知道真相,是個人都會不高興的吧。他沒法想象伊九伊憤怒、悲傷或者歇斯底裏的表情。在左思嘉的印象裏,她總是很平靜,受傷的神態倒是常有,但不會多劇烈。最急遽的,至多也就像是雨中的池塘,泛起一些不停歇的漣漪而已。
窗外,請的人在打理雜草叢生、荒廢已久的花園。他家很久沒有過客人,所以,也不需要整理它們。但是,今天不一樣。
天氣不好,所以心情也變壞了。左思嘉看著它們,一個人,默不作聲地鬱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