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海城街頭才開兩天的櫻花,此時已經不住寒風的考驗,撲撲簌簌地飄落了一地。
池芋撥了撥落在發間的櫻花瓣,白色小皮靴匆匆踏進了《理想之家》雜誌社所在的辦公大樓,總算趕在9點半打上了卡。
但屁股還沒在工位上坐下,她就被對麵桌的張丹丹叫了過去。
“你最近學校忙嗎?實習時間可以增加嗎?”張丹丹理著桌上的的采訪資料問她道。
她是負責帶她實習的老員工,也是她海城大學傳媒學院的學姐,早她五年進入了雜誌社,如今已經是比較資深的記者。
“不算忙,應該可以的。”
池芋想了想,又好奇問:“丹丹姐,是我們組來了什麽新的項目嗎?”
“嗯,就是之前一組負責的那個老舊小區改造的采訪,現在轉到我們二組來做了。”張丹丹解釋道。
“雜誌社不是很重視這個項目嗎?怎麽會突然轉給了我們?”池芋詫異眨了眨眼。
這個采訪項目,她年前就有所耳聞,說是不同於過去單純加固建築刷漆搞綠化之類的改造模式,這次改造非常超前,將共享空間、屋頂花園、創業孵化室與老小區相結合在了一起,算是政府打造未來社區的一次試點。
所以她們雜誌社想要搶占采訪先機,跟蹤報道即將改造完成的小區,並將這個采訪項目交給了綜合能力比較強的一組來負責。
“因為一組那邊遲遲聯係不上這項目背後的總設計師,隻能對接到負責現場施工的項目經理,所以這采訪的含金量一下子就跌了不少,自然就轉給了我們二組來做。”張丹丹苦笑了下。
“哪個建築設計師這麽大牌的啊?竟然采訪都約不上。”池芋有點難以置信道。
要知道《理想之家》已經是設計業內頂尖的雜誌了,很多獨立設計師巴不得能被他們臨幸采訪下,來抬一下自己的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