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
但許多年過去,有關那段痛苦回憶的夢卻不減反增,越來越多。
往事像一張無形的網,困住了置身其中的夢筠。
她努力生活往前走,認為自己已經走出好遠,回首看卻茫然發現,原來自己仍駐足在十五歲那年。
“不是這樣,夢筠。並不如此。”
江醫生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她自暴自棄的話語,說:“跟我重複一遍,你的愛很珍貴,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他人傷害你,是他們自身品質有損,並非你不夠好。”
站在旁觀者角度,夢筠和沈域清過去的恩怨各有對錯。沈域清的拒絕不留任何情麵,但夢筠不應不顧當事人意願,一廂情願地打擾追逐對方也有錯。
但江宿印是夢筠的治療醫生,不是審判對錯的法官。
他隻關心他的病人。
他進行談話的目的便是為了讓夢筠好起來,所以他不會去長篇大論地各打五十大板陳述對錯,他毫無保留地站在夢筠立場,抨擊一切讓她陷入如今困境的元凶。
江宿印安靜看著她,說:“我隻是希望你,不要在仇恨的深淵中沉淪。在某些特定環境中,我們被情緒蒙蔽後,可能做出錯誤的決定。”
這已經不是夢筠第一次情緒崩潰,在接待診治她的幾年裏,江宿印無數次傾聽目睹過她的困境。
其實早在最初,江宿印是支持夢筠所謂的報複計劃,希望伴隨生活發展時間流逝,夢筠自悟後找到新的人生支柱點。
但幾年過去,夢筠病情並未好轉,且近段時間反而更加嚴重了。
夢筠抬頭,安靜看著他:“江醫生,你是說我不該報複沈域清嗎?”
江宿印歎息一聲:“你該往前走了,夢筠。”
這一聲歎息,是為命運。
如果沒有遭遇家庭劇變,夢筠的人生依舊是一帆風順。
有父母的寵溺,家庭的嗬護,即使沈域清始終對她不留情麵,她也依然是驕傲又無畏的自己。在短暫的失落不甘後,她會如同大多數普通人一般,對這段不算好的愛情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