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顯然不是談話的好時機,尤其是在肉包子麵前,否則會有“肉包子打狗”的感覺。大口啃包子,湯汁流出來,別管餐桌如何安靜,這包子自有它的熱鬧。帶著清大食堂的煙火氣的那種熱鬧。
李斯琳第一次吃清大食堂的肉包子,是跟爸爸一起。那時她六歲。爸爸的朋友在清大工作,請他們吃清大二食堂。食堂裏人來人往,大學生們都抱著厚厚的書,他們旁邊那桌的學生在爭吵“等效原理”,其中一個人說:理論就是用來推翻的!那股子萬丈豪情讓六歲的李斯琳忘了嚼東西,大眼睛睜著看熱鬧,心裏猜測下一秒他們會不會把餐盤扔出去。
爸爸李潤凱問李斯琳:“好玩嗎?”
“好玩。”
“那你以後也來這裏讀書好不好?”
“好啊。”
李斯琳隨口應下,那以後別人問她長大想做什麽?她說去清大讀書,在食堂吃包子跟人吵架。她從小野蠻生長,父母離婚後自由度愈發高。喜歡什麽就做什麽,學習成績卻始終遙遙領先。後來她如願吃了四年清大的包子。在國外的時候,也嚐試自己做。讓留校的同學找食堂師傅套近乎學大包子的做法,自己對著學,但就是沒有這個味道。大概是少了一點煙火氣。
藺雨舟帶回來的包子是熱的,李斯琳吃完一個才問他:“從學校到家,包子竟然沒涼?”
藺雨舟就指指胸口:他放在羽絨服裏捂著帶回來的。他個人覺得包子涼了再加熱,味道會減一半。
李斯琳站起來身子探過去揪起他前襟聞了聞,果真有包子味兒。她隔桌聞的時候,發絲擦到藺雨舟下巴。他微微後仰身體,拿著筷子的手攥起放在桌上,一動不動,僵在那裏。
“待會兒脫了吧!我剛好要洗衣服,一起洗。”李斯琳坐回去的時候說,抬頭看到藺雨舟的臉,層林盡染似的壯觀的紅。藺雨舟臉紅,因為她突然離他近,也因為她提議的一起洗衣服,好像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衣服攪在一起帶給人很多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