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共此良夜

第23章 浪潮(三) 蜜果

李斯琳記得在幾年前的一次聚會上,大家討論最喜歡北京的哪個地方。有人喜歡後海、有人喜歡三裏屯、有人喜歡紅螺寺,因為聽說那裏求姻緣很準。到了藺雨舟,他說他喜歡軍事博物館,以及各類博物館。

在聚會後李斯琳邀請他一起去軍博,藺雨舟拒絕了。但是後來李斯琳聽說,他一個人去了那一年的軍博。當時的李斯琳很是樂觀,還跟朋友說:看到了麽?這就是我喜歡的人。從來不屑於搞任何曖昧,真是一個經得起道德考驗的人啊。她完全忽略了被拒絕給她帶來的失落,直視藺雨舟的人格。

漫長的喜歡催生出來的了解比任何人想象到的還要多。她知道藺雨舟喜歡軍事博物館、知道他的書包裏永遠有一個水杯、知道他在周末要做兩份家教,而他如果能出國,最想去的國家是俄羅斯和埃及。還有很多很多小事,盡管中間隔了有幾年,但李斯琳還是會記得。

在軍博的這天,李斯琳見識到了所謂的“顱內高/潮”。藺雨舟看著那些東西兩眼冒光,竟不輸她拉著他的手放進自己衣襟時他那一瞬間的感覺。他對每一個展品都很了解,李斯琳隻是開口問了一句“這玩意兒有什麽用”,他竟然就開始滔滔不絕給她做了全場的向導。在他開始講解的第五分鍾,陸續有人跟在他們身後,老人和孩子居多,大家都把他當做了官方的講解員。還有人說:這個講解員厲害啊,天文地理曆史政治,無所不通。

藺雨舟很忘我,徜徉在他熱愛的海洋裏。李斯琳看著他也覺得很快樂,因為快樂和滿足是會被傳染的。隻是那一撮人跟在身後,讓她有點苦惱。她原本可以拉著他的手聽完全程講解,現在好了,她不能跟“博物館講解員”動手。

野馬戰鬥機的真機陳列太過震撼,藺雨舟講著講著就有愛國情懷,眼睛都濕了。孩子們接受了一堂超級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圍著藺雨舟讓他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