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前朝餘孽隻想賣燒烤 強推

第147章

平川棉紡廠前麵掛的是“平川”的名號, 就說明是官辦工廠,從籌備到運營都分給了工部負責,鍾離東曦作為戶部代理尚書, 為了避嫌,從始至終都沒有參與。

因此, 直到這時候才看出問題。

至於工部的大佬們為什麽沒提出來, 歸根到底是因為,經曆過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他們對楚溪客盲目信任,覺得平川王殿下這樣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結果就是……

楚溪客這次失誤了。

他一心想著把棉紡廠做大做強,卻忽略了這個時代的消費結構。

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財富掌握在極少的一批人手裏, 這些人更願意花高價購買更加珍貴的絲綢或繡品,而不會瞧上平平無奇的棉布。

就算一開始因為新奇買上一些, 等到發現棉布遠遠沒有絲綢帶來的“高奢”效應之後,很快就會果斷收手。

至於普通階層的平民, 更傾向於保守消費,他們更願意把錢用來購買糧食、土地或房屋, 而不是花上數倍於麻布的錢去買棉布。

那麽,棉布不能像麻布一樣便宜賣嗎?

問題就出在這裏。

楚溪客投入的成本太大了, 根本沒辦法降低棉布的價錢。就算他不做布匹, 改成棉被或棉衣,道理也是一樣的。

貴族階層更願意選擇彰顯身份的絲綿或裘皮,而普通民眾抓一把柳絮或木棉就能過冬,棉衣棉被夾在中間, 還是高不成低不就。

這件事, 對楚溪客來說就是個教訓。

倘若他可以再謹慎些, 多征求一下薑紓和鍾離東曦的意見,而不是仗著國庫有錢了就一擲千金,也就不會有此刻的窘境了。

這個教訓著實有點大了。

因為,棉紡廠關係到的不是他一個人的得失成敗,而是府庫第四季度的進項,是棉紡廠幾百名員工的收入,甚至還有整個平川城第一產業要走的路線。

如果棉紡廠不能賺錢,平川城大力發展棉花種植的計劃將成為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