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的儲煤量, 那可是燒個幾百年都燒不完的程度啊,這還單單隻是一個礦坑!
不過,挖出來的第一批煤楚溪客沒有用來燒磚, 而是廉價賣給了平川境內的百姓。
後來,執失婆婆帶來草原上的消息, 說是北邊下了大雪, 許多牧民都遭了災,牛羊一批批死掉。
執失婆婆原本的意思是問問楚溪客要不要羊毛和羊肉,沒想到,楚溪客不僅收了牧民的羊, 還賒給他們一批煤!
雖說是賒,但他沒要任何押金或契書。
但是, 牧民們根本沒有賴賬的意思,不僅穿越數百裏荒原送來更多牛羊, 看到平川城缺人手,還自發地留下來, 幫著挖煤燒磚。
楚溪客見此情形,幹脆在城外劃出來一片地方, 搭了幾個厚實的軍帳,盤上鍋灶和火炕, 讓他們把草原上的家人也接過來。
牧民們感激不已, 有了楚溪客的接納,部落裏的老人和幼童就能活命。
這一消息在草原上傳播開來,前來投奔的牧民越來越多,城外的軍帳從原來的十幾個變成了幾百個……
就是從這一年起, 每逢雪災, 漠北草原的牧民南遷至平川城過冬便成了傳統, 也隻有平川城的百姓在稱呼他們的時候會說“牧民”,而不是暗含排斥意味的“突厥人”。
究其原因,大概是從楚溪客發布的第一則關於漠北牧民的詔令開始的吧,他在詔令中說的是“牧民”,百姓們也就跟著這樣叫了。
直到千百年後,後世史學家每每談及這段曆史,都大感驚奇。
誰都沒想到,每逢冬寒季節,困擾曆代帝王的突厥劫掠邊境的問題會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
甚至有人覺得這段曆史不真實,是此刻的平川王、後來的昭德帝的腦殘粉杜撰的。
實際上,掠奪和殺戮確實沒有完全停止,但至少絕大多數隻想好好過日子的突厥人再也沒有對平川城舉起過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