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溪客終於有錢了!
不對,應該說,平川城終於有錢了。
其實, 楚溪客從長安帶過來的錢一直沒花,原本想用來建王城, 但是薑紓從一開始就要求把平川城的府庫和楚溪客的私庫分開, 楚溪客可以調用府庫的錢,府庫卻不能私用楚溪客的錢。
也就是說,平川城的錢是楚溪客的,楚溪客的錢還是楚溪客的!
半年來, 平川城百廢待興,處處都要花錢, 府庫月月入不敷出。
好在,臨近年尾, 落戶的百姓少了,不用再著急建村落、分房子。
相反, 百姓們要生活,就得消費, 發現平川的食鹽比別的州府賣得便宜之後,就開始報複性囤鹽, 生怕不久後鹽價會上升。
因此, 他們不光自己買,還給家鄉的親朋好友捎信,讓他們也過來買。
平川城的鹽鋪剛開張,當日的存鹽便銷售一空。第二日上新, 又賣空了, 接連幾日日日如此, 晚去的百姓根本買不著。
百姓們便更加覺得平川城的鹽價會上漲。
畢竟,在別的州府鹽價“漲漲落落漲漲漲漲漲漲……”是家常便飯。
直接影響就是,遠道而來買鹽的百姓更多了。
這點錢放在別的州牧刺史眼裏根本不值一提,但楚溪客不一樣啊,他可是賣燒烤出身的,擺攤第一天賺到了一文錢都那麽開心,現在可是賺到了好~~~多個一文錢!
為了可以持續性賺到更~~~多一文錢,楚溪客暗搓搓地在平川邊境開起了“食鹽小鋪”,方便四麵八方的百姓過來買。
實際上,跨州府買鹽的情況是不被允許的,但楚溪客臉皮厚啊,還有倆好爹。
薑紓寫了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言明“鹽貴傷農”,暗指楚溪客這樣做是體恤百姓,並拐彎抹角地說,誰跳出來阻止誰就是“百姓的公敵”——最後這個詞是楚溪客加上的。
緊接著,賀蘭康就秘密地送了一車車精鹽出去,簡單粗暴地按住了各處節度使蠢蠢欲動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