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合作社?
“咱們就當新型的江湖聚義了。”黃小東開了個玩笑,和媳婦一起把西瓜端了上來,說道:“來,邊吃邊說。這是今年最後一茬瓜,我們家菜園子裏的,原本是準備中秋節吃的,後來有事就放到現在了。正好今天把它消滅掉!”
皮厚,沙瓤,小籽,一看就是本地瓜。林濤也不客氣,拿起一塊,其他人也紛紛拿起一塊吃了起來。
林濤暗自數了一下,加黃小東九個人,最大的叫盧鵬,父母雙亡,今年有三十多歲,當過兵,在村裏有一個遠房叔爺,據說是打過仗的。最小的就是黃小東,剛成家,剛分出來。
看著都是熟麵孔,但最熟的也就是黃小東,這大約就是為什麽聚會會放在黃小東家裏,而又是黃小東去叫林濤過來了。
黃小東見大家都不說話,便主動說道:“小濤,今天把你叫過來,是想問你一件事情,如果能做的話,我們也想這麽做。”
林濤吃了一塊瓜,擦了擦手說:“說吧,我知道的肯定會說。”
“聽說內地有一種新的種地方式,叫合作社?”
林濤這麽一聽,笑了。
他這一笑,有些人開始緊張起來。
林濤擺手說道:“這可不是什麽新的種地方式,而是早就有了。這可是法律裏規定有的,咱們村子還沒建起來的時候就有了。”
農村合作社起於五十年代,發展了三個階段,從最初的合作化,到後來的政社合一(人民公社),然後到了現在的經濟合作社。
經濟合作社在內地發展比較好,大約是人民公社一結束,成立鄉、村的時候就有了。但在綏來這邊,還沒有類似的比較出名的合作社出現。直到後世,一零年後了,才開始比較普遍存在。
聽了林濤這麽一解釋,大家才明白過來。
黃小東聽了也是沉思了一會兒才說道:“其實我想你也明白過來了。我們把你叫來,是想讓你帶著我們一起成立合作社。現在種地越來越不掙錢了。說是靠天吃飯,又像是靠運氣吃飯。就比如今年,棉花漲價,但不是一開始就漲的,半截漲價,天生家裏種了二十畝棉花,一開始就賣掉了,等碰到漲價的時候,家裏棉花剩不了多少。這樣豐產不豐收的日子真是不願意再過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