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青春時節有萍萍

第15章 烏鎮重遊事與人

第15章 烏鎮重遊事與人

張庭在烏鎮停留了兩日,烏鎮雖小,可是這兩日依然讓張庭記憶深刻。

大年二十六的上午,張庭走進了這個烏鎮,張庭帶著好奇的眼光細看烏鎮的每一人每一物,第一次來到這座秀美的江南水鄉,張庭是帶著任務來的,那時候張庭也無暇欣賞此地的美景,可是這一次,張庭來到此地是完全輕鬆的愉快的,張庭完全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裏美麗的風景,可以靜靜欣賞江南水鄉的無限秀美,這裏如此風情無限的少女,一言一行,沁人心脾。這裏,如同風華絕代的美人,一舉一動令人沉醉。

此時,張庭想起了嚴繩孫的一首短詞,江南好,蟹浦畫難如。春酒連船浮竹葉,春廚三月有鰣魚。隻合浦邊居。

江南好,一片石頭城。細雨飛來磯燕小,暖風扶上紙鳶輕。依約是清明。嚴繩孫字蓀友,號秋水、勾吳嚴四,晚號藕蕩漁人,與朱彝尊、薑宸英被譽為“江南三布衣”。在張庭眼中,嚴繩孫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畫家,藕蕩橋邊埋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灶太從容。

況有短牆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這是納蘭筆下的嚴繩孫,垂釣江湖,不慕功名利祿,隱居河山,不較利益得失,這是納蘭羨慕的生活,也是張庭羨慕的生活,在被舉薦後,他以病為由百般推脫,無果後,被帶到了京師。禦試之日,他不敢不進場,但借口眼疾,隻做一篇《省耕詩》就出場了。結果還是被康熙看中,名列二等之末,授官翰林院檢討。這就是資料中記載的嚴繩孫,迫不得已參加科舉,隻留了一篇瀟灑無比的省更詩,卻被康熙皇帝從無數作品中認出了他的字跡,金榜題名。

多麽唏噓令人感慨的故事,多年的張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想要效仿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後來張庭羨慕王維摩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往返於廟堂江湖之間,遊離於王侯布衣之外,半官半隱的生活,可是張庭自從踏入政壇以後,不由理解到了大隱隱於朝,小隱隱於市的真諦,那時候的張庭隻想效仿陶公元亮,身居田園,除草耕地,如果有可能,張庭願意找尋那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黃發垂髫,怡然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