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永遠無法抹去的青春

第96章 故鄉還是故鄉,但早已變了模樣(102)

第96章 故鄉還是故鄉,但早已變了模樣(102)

東北大地,遼闊富饒,向陽屯附近,每個人平均都能分到四畝土地,每個家庭大約20畝,主要種玉米。

在陳路凡小時候,一茬莊稼從播種到收割,一共需要經過打壟、播種、除草、施肥封壟、二次除草、間苗、打丫子、成熟以後收割、剝葉裝倉、脫粒、割秸稈、捆紮秸稈、搬運秸稈、滅茬子(玉米的根)等至少十幾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很大很大的工作量。

除此之外,勤奮一點的人家還需要拾糞、漚糞、拉糞、大冬天刨糞。割草喂豬、喂雞鴨、喂牛羊、種菜、賣菜等雜活。

完全可以說,在那個時代的東北農村。隻要你願意,一年365天真的是每天都會有活做,而且還永遠也做不完。非常非常辛苦。

向陽屯是1983年分組的,185年有了第一台拖拉機,1986年分田到戶。

到了1990年左右,脫粒機、滅茬機和鍘草機也都有了。

到了1996年左右,用鋤頭鏟地的比較少了,改用大麵積噴灑除草劑。

2002夏天離開向陽屯以後,再也沒回過向陽屯。

2006年春節,雖然沒回過向陽屯,但我回過一次大姐陳永梅家所在的西山屯。

那時候的向陽屯和西山屯還依然屬於傳統農業,拖拉機和各種農具也更多更先進了,但依然還看不到農業現代化的希望。

再之後一直到2012年國慶節,中間有將近七年的時間,我都始終沒回過東北。

但到了2012年以後,向陽屯和西山屯卻真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完全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

首先是農業生產方麵已經是全環節都可以用機器來操作了。

從打壟開始,到播種、施肥、噴灑農藥、收割、剝葉、裝倉、脫粒等等。每一個環節全都可以用機器來進行了。

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