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永遠無法抹去的青春

第5章 被逼無奈的背井離鄉(6)

第5章 被逼無奈的背井離鄉(6)

爺爺陳占元大約六十歲左右才有了父親,那是在1944年,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前夜。

父親陳萬全一共有四個哥哥,外加一個姐姐。

父親十二歲的時候爺爺陳占元就去世了。也正是從爺爺去世這一年,父親才開始讀小學。

一共讀了五年,直到小學畢業,也就是17歲這一年,奶奶也去世了。

然後父親就跟著大伯父陳萬臣的親家公,也就是大堂姐陳永香的公公學木匠活。

一直到27歲這一年,通過二姥爺(母親的二叔)的介紹,才與25歲的母親結了婚。

剛結婚的時候,兩個人的日子過得還是很幸福的。

因為父親手藝好,在吉林省第一建築公司上班,所以母親是不用做活兒的,就隻在家裏帶孩子。

母親生下的第一個女兒,剛出生沒幾天就夭折了。第二胎才是現在的大姐。

那個年代,誰家死幾個小孩兒實在太正常不過了。

母親一共有五個妹妹,三個弟弟。這九個人都是活下來的。

但是這中間還夭折了五個。也就是說外婆一共生過14個孩子之多。

當時的那個年代,在我們老家,每家每戶都有很多孩子。

比如我就讀的向陽小學裏,有三個老師,都姓於。

其中一家8個孩子,另外一家9個孩子,另外一家10個孩子。

所以大家就開玩笑戲稱他們三個為“八九十組合”。

父親當時的收入真的很不錯。

二伯父陳萬江的妻子董雅琴,很年輕就去世了。留下了三個男孩兒和三個女孩兒。

其中三哥和三姐的年齡最小,尤其三姐陳永雙,好像才剛剛出生三個月。

那年頭兒窮啊,大概是在1970年前後。別說牛奶了,就連玉米麵糊糊都沒有。

但父親還是有辦法的,他就從長春市裏,給小侄子和小侄女背綠豆糕、奶粉和餅幹回來吃。然後才把兩個孩子給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