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最大的和最小的
那一年,我和她初一,他高三。
真不知道學校是怎麽想的,竟然把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是不是這樣就嚴防死守,萬無一失,不會出什麽狀況了?
H中是我們那裏公認的重點,高考升學率高,為了能進H校,我們自打小學就日日千裏迢迢每天趕早和人家上班族一道擠公交車,天天晚睡早起像高考衝次一般足足辛苦了一年才鑽進去的。
每天上學放學從學校到公交車站來回都要經過H中,那高聳明亮的教學樓,朗朗的讀書聲,花園般的操場,大大的球場及長長的跑道,無不讓我們心馳神往著。
可是正式進來的第一天卻發現我們的教室竟然無緣設在這幢高大的教學樓裏,而是在旁邊低矮的平房裏,無怪乎我要稱之為平房,總共兩層,樓下是如倉庫一般毫無人氣的實施室兼設備室,大概簸箕,掃帚都是從樓下領出來的吧我們也就住在簸箕掃把的樓上而己。
情緒極其低落。
雖然真正用於教學的隻有一層,但這幢樓很長,長到足夠容納我們初一的六個班和高三的四個班。
楚河漢界是中間一道寬敞的樓梯,樓梯的這一邊是稚嫩的初一新生,樓梯的那邊是千萬不能被打擾的備戰高考的“國寶”們。
不知為何,這幢老式房子總是黑乎乎的,房子老,結構陳舊,牆麵混濁是一個原因,但另一個原因是總也沒有燈光,走廓的兩側是明亮的教室,從教室走出來就是黑燈瞎火(貌似有點誇張)的過道,出來的瞬間眼睛極其地不適應。
白天還開什麽燈?從這個教室到那個教室就幾秒鍾時間,更何況每個教室都會投射出明亮的陽光,不開燈也看得見。老師總是這麽回我們。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為了省錢。學校又要蓋新樓了,我們原先神往的那幢教學樓已經是頭胎的孩子得給新生兒讓路了,更何況我們---蓋完新樓後再決定要不要拆掉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