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年漂泊十年青春

第四十章 國產之禍

第四十章 國產之禍

回顧國產手機業的曆史,1999年,國內首批拿到牌照的手機廠商有十幾家。很多人都清晰地記得,當年,波導、TCL、康佳、夏新等品牌,經曆了一段無比的輝煌:科健讚助英超球隊埃弗頓,迪比特曾憑借彩屏機獲得市場份額老大的寶座,熊貓手機則成為了央視廣告標王……

2003年熊貓手機出口國外有100萬部左右,波導也在當年製定出海外銷量200萬部的銷售計劃,迪比特手機更是喊出“2004亞洲第一,2006年與諾基亞爭世界第一”的生猛口號。據統計,截至2003年10月,中國共出口手機6000萬部左右,約占國內總產量的一半。可以說那是一個熊貓開天,波導辟地的中國手機時代。

回首2003年,國產手機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讓人唏噓不已。日前,信息產業部經濟體製改革與經濟運行司發布的《2003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統計公報》指出,2003年,國內品牌的手機商占國內市場銷售的54.7%。其中,波導、TCL、康佳三家企業擠進行業產銷前十名,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31.6%。《公報》指出,2003年是國內品牌手機生產商迅速崛起的一年,全年國內品牌GSM手機生產4830萬台,分別占手機總產量和總銷量的30%和29.5%,占國內市場銷售的54.7%。國產手機曾如此輝煌,恐怕是很多90後們難以想象的。那麽從輝煌到沒落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

人們欣喜,國產手機終於可以和國際巨頭們掰掰腕子了,但是在繁華背後的卻是越來越多的隱憂。東方通信已經拉響業績虧損的警報,波導股份2003年中報顯示的資產負債率也達到70.47%。康佳甚至爆出一台手機僅賺“幾分錢”的尷尬。國產手機在市場的火爆,更多的其實是虛火,是以價格為空間的一種壓榨。如果沒有價格優勢,真不知道國產手機的前景在何方?什麽時候我們才能看到國產手機的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