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十年漂泊十年青春

第二十一章 各奔前程

第二十一章 各奔前程

雜誌社的經營狀況一直不是很理想。2000年五一假期之後,調整了新的工資方案,我們記者編輯的工資要與效益掛勾,並攤派了廣告任務。對於我們搞文字的人來說,拉廣告無疑比登天還難。我們幾個人私下商議了一番,決定另謀出路。

很快,一個個就都離開了。

老田第一個走的,他去了湖北教育出版社下屬的《探秘》雜誌社。

小周應聘到了《武漢晨報》,成為了經濟部的一名記者。

小呂回到了江西九江老家,在《九江日報》當了一名社會新聞編輯。

小何應聘到了一家分公司做文秘工作。

我去了武漢市信息化辦主管的一份通訊專業報---《通訊商情報》做了一名記者。這份報紙已經創刊有兩年多,立足武漢,麵向全國發行,在全國通信行業有一定的影響力,關鍵是有一批穩定的廣告客戶。對於紙媒來說,沒有廣告,意謂著沒有收入來源,沒有收入,報紙就難以維持。

報社辦公地點在大智路華中通信廣場。通訊業的迅猛崛起,帶動了專業通訊市場的繁榮。武漢曾一度形成了以“華中通信市場““融興電子城““利濟北路電子城““中南通訊一條街“為主的四大基地。這其中,又以華中通信廣場為龍頭老大。華中通信廣場成立於1998年,前身為武漢市五金交電總公司,經過企業改製,已經發展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通信產品批發市場,輻射鄭州,南昌等周邊幾省,成為了僅次於深圳的第二大手機配件交易市場。隻要和手機沾邊的公司,都喜歡在華中通信廣場附近辦公。

做為一份通訊行業報,我們會經常會應邀參加一些通信展會和一些手機發布會。我剛上班不久,就趕上了2000年北京通信展。我們做為通信展的指定媒體,推出了通信展專刊。那年九月,我和報社薛主編奔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