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人生若隻如初見

三生杜牧十裏揚州前事休說

三生杜牧,十裏揚州,前事休說

外公死了近三年。墳在高高的山上,幽閉的山區。下葬那天我去過,在山下為他送行。後來的兩年,清明冬至都沒有去,隻是默然的,在心底遙寄心香一束。

現在想起來,那天仿佛有雨。一切像極杜牧的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隻是那個牧童,已經長大了。

這首詩亦是外公教的。小時候有一本畫冊,一麵是詩,一麵是畫,畫上是楊柳輕曳,細雨霏霏,一個人,青衫落拓,向一個牧童問路。牛背上的牧童正在吹笛,揚手一指遠處杏花掩映的村落,倒是滿臉喜氣。眼見得還是未經人世,不識憂患的好,天地一蕭蕭的時候,獨他平然喜樂,心中仍是一曲村歌,流漫於阡陌間。人世也是這樣婉轉清亮。順著他的手,再看那個文人,形容瘦損,黯黯的。許是剛上墳回來,還未解得愁緒。一老一少,一悲一喜,霎然生動,雖是畫工拙劣,卻也抵得過了。

這首詩大好,似一副絕好的白描畫,於通俗平易間,帶出一抹傷春悲逝的綺思柔情。這樣一首好詩,在《樊川詩集》、《別集》中卻沒有收錄,《全唐詩》中也不見它的蹤影,因此有人說這不是杜牧的作品。在我看來,這當然應該是他的作品,不然多可惜。即使是在煙波浩淼的詩海裏,能找到這樣既可以是詩、是詞、是曲,也可以是小說的佳作也不多。這首詩如同惶惑幽深的時間,有無限的可伸展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