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讀到“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兩句時,對你的思念像碧綠的春水一樣漲滿了空蕩的江。波心盈盈,蕩蕩無極。卻是一秒鍾的事。
思君令人老,可以是一生,又或者隻是一瞬之間,花事了。
“古詩十九首”裏的句子。它是一根針,在一霎那,不,比霎那還要短的換念之間,就戳破了我的心。然後,思念如我身上瀲灩的血,湧出來,纏綿如春水。
思君令人老,有民歌的樸直。你知道,我素愛詞淡意深的句子,它讓我想起你的時候,變得毫不費力。
“古詩十九首”多寫遊子思婦之情,是一個五言古詩的集結。由南朝昭明太子蕭統選編十九首入《昭明文選》。蕭統是個有情人,身上不受那麽多禮教的桎梏;他亦是個眼明的人,看出這些詩的真好處。由於蕭統選擇精當,《古詩十九首》也同《文選》一起流傳深廣,成為公認的“古詩”代表作。這組詩大約是東漢後期安、順、桓、靈四帝年間的作品,雖不是一個人寫的,然而先後不過數十年間所作,是一個時代的。
這些詩,在魏末晉初的時候,突然非常豔幟地流行起來。西晉的陸機曾經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十四首,總題目就叫《擬古詩》。東晉的陶淵明,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作的《擬古詩》。其實每一種流行都是有原因的,就像弗洛伊德所說,人的每個舉動都不是無端的做出。
古詩十九首流行的原因,如衣上酒痕詩裏字,點點滴滴都是淒涼意。
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外戚勾結擅權,官僚集團壟斷仕路。上層士流結黨標榜,中下層士子為了謀求前程,隻得奔走交遊。他們離鄉背井,辭別父母,“親戚隔絕,閨門分離,無罪無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無成,落得滿腹牢騷和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