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四高四

27 不一樣的九零後

27 不一樣的九零後

他們說,九零後是垮掉的一代。石子認為將某一特定年代的一群人稱為“某某後”本身就是一種扯淡。

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同一時代的人也千差萬別。90後並不是一個群體(重音在“一個”上,這個社會上的種種差異和不公平將他們解剖為幾大板塊,在板塊的交界處仍然有著高大的喜馬拉雅山和深不可測的馬裏亞納海溝。什麽日潮韓流啊、非主流啊、網絡啊、它們隻屬於一部分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比如一些貧困地區、山裏的孩子則與這些相差萬裏。至於飆車、生日派對則隻是官二代合富二代的特權。

湖南衛視有一節目叫做《變形計》。節目中的兩個主人公吳宗宏和易虎臣就是兩極分化的突出代表。倆人一個十三歲,一個十四歲,上天給了他們相仿的年齡,可是卻給了他們不一樣的命運。命運的不同更多的體現在地域性的差異,吳宗宏出生在雲南普洱的思茅小鎮的一個小漁村,他的學校隻有兩位老師,兩間教室,在他們簡易的字典裏沒有“逃課”這兩個字,他們單純到什麽地步?如果你給他們出一個題目:解釋“逃課”一詞,他們絕對無從下手。

他們早晨無論春夏秋冬都是用冰冷的山泉水洗臉;他們的教室裏隻有一個散發著橘黃色淡光的燈泡,這是他們教室唯一的電器;他們每天自己做飯,下課後上山砍柴;他們唱的歌是《好朋友》和《小兔子乖乖》,他們沒聽說過上海,不知道有一個年輕但很繁華的城市叫做深圳,他們也是90後,甚至是00後。

而十三歲的易虎臣出生在深圳,爸爸是一電器工廠的廠長。還在讀初中的他,已經是六部手機的主人了,他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穿衣服,照鏡子,整頭發,化妝。他感覺老師不爽,他感覺學習超煩,他聽的是周傑倫和蕭敬騰。他也是九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