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長江中文網
一九九八年的七月十八日,一個酷熱而晴朗的一天,她終於請假回家了,沿著來時的路線輾轉倒了幾次車回到家時已是下午了,家裏沒有人,靜悄悄的,一把生鏽的鐵鎖鎖住倆扇同樣鏽蝕的鐵柵門,門裏邊那個低矮陰沉破舊的小土屋,就是她的家,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咱家的土窩,雖然這個土窩讓她讀書時曾一度感到自卑,不敢領同學回家,在同學們高談闊論自己的家鄉時她都沉默不語,生怕泄露了她出自這個破舊小屋的機密,但是回到這個土窩裏,她還是感到前所未有的親切與放鬆,這裏有媽媽的身影,有無論她怎樣都不會嫌棄她的至親至愛。
她在鐵門前站了一會兒,四下裏尋找鄰居,想問問父母在那塊地裏幹活,可是轉了一圈,沒有一個人,整個村子裏也靜悄悄的,空蕩蕩的,人們都在地裏忙碌。這個時候正是北方農民收麥子的時節,而且也是多暴雨、多冰雹的雨季,忙碌的農民們爭搶著與天公奪食。
記得在上大學之前,這個時候已經放了暑假,他們姐弟三正好幫父母收割麥子,上了大學之後,假期她從來沒有回過家,在省城到處打工賺取來年的學費、生活費,她在工地上搬過磚,在飯店端過盤子,洗過碗,在大街上發過小廣告,做過鍾點工,幹了許多活,吃了許多苦,忍受過許許多多的白眼,她從來沒有抱怨過,因為有一個信念支撐著她,那就是家中的親人,那些需要她的親人,她要為改變她們的生活而努力,是的,她堅信隻要自己努力,這一切會改變的。
算起來自己也有幾年沒有割麥子了,那時候他們村裏還沒有收割機,小麥主要靠人工收割,這是一項非常辛苦受罪的活,想象一下,在最炎熱的季節裏,地上的熱氣向上熏蒸著,頭頂上的烈日炙烤著,揮汗如雨,彎腰不停割麥的農人們,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啊,她從十二歲就開始幫父母割麥子,九歲學會做飯,七八歲便隨母親到地裏鋤草,打豬草,因為母親常年拖著一個病痛的身體,家裏家外的活計幾乎都靠父親一個人打理,作為家中老大的她很早就懂事了,懂得心疼父母,村裏人都誇讚她懂事早、肯吃苦,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