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好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好好學習
轉眼間時間已經來到了12月份,戶外刺骨的寒風已是淩厲無比,海邊的沙灘、校園的樹林再不是情侶們約會理想的地點。臨近期末,學校平時隻有在晚自習期間才會滿員的自習室白天也變得熱鬧了起來。畢竟這是大學期間第一次期末考試,每個人心裏都沒有底,平時課堂上大家嘻嘻哈哈一番,所有人都不怎麽在意,課程就這麽結束了。大學期間的課程與高中也大不相同,高中的每一節課都是緊張充實,具體到每一個知識點老師都會進行詳細講解,甚至一個單詞、一句對話、一個公式都會盡可能的挖到最深處,生怕在日後的考試中有所疏漏。而大學的課程則正好相反,老師們往往並不照搬課本進行講解,取而代之的是簡略的將課程內容介紹個大概,交代清楚學習方法,剩下的就留給學生自己發揮了。這一教學方法對於勤奮思考的好學生而言自然收益頗豐,而對於不愛學習思考的人來說,難免變成了放縱。所以大學的課堂往往會形成兩個極端,這裏從學生平時上課的選座上就可窺見一斑。往往坐在前排的學生善於跟老師互動,又在老師的視線範圍內,自然而然會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坐在後排角落的學生,不是溜著號,玩著手機就是神遊於天地之間,其結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其實平心而論,大學的課程無論學習難度還是簡易程度都無法與高中相提並論。但大學課程的深度要深一些,再不像高中那樣隻有一個封閉的框架。師生的討論、課後的圖書館甚至同學間的交流學習都會給人以無限的進步空間,所有人都可以天馬行空,暢所欲言。而說到大學裏的考試,自然也不像高中那樣令人緊張難受了。在大學裏,每一門課程的最後,任課老師都會提供給學生一份考試概要,基本的考試內容也都在裏麵了。這並不是鼓勵學生走捷徑,隻是大學的考試,再不是單純的以成績為主,而分數也往往不再是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