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不能不說,現代的我們已有一半的心靈寄托在了電子技術構建的虛擬世界裏。現代的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而電子卻以一種網絡的形式讓社會的開放性無限放大。
電子以光速傳播,讓免費的資訊迅速傳遍世界各地。在這種傳播過程中,形成了一張龐大的網絡,在網絡上,似乎另有一種民主秩序。大量原本要在高雅殿堂才能看見和聽到的藝術珍品,比如說三十年前錄音的交響樂團公演(大小隻有590MB)、電子版的世界名著(大多隻有1至2MB),在網絡上都能看到;而某些隻會在極其私密的場合才會有的鏡頭,比如說某家電視台的新聞女播報員的偷拍畫麵(暗得看不清的2.5MB)、知名人物的偷情錄音,在網絡上就如菜地裏的一棵棵大白菜一樣,隨處可得。
對於身處網絡世界的“子民”來說,隻需鼠標一個點擊,任何感興趣的資訊都能下載或閱讀。在網絡世界裏,似乎並無尊卑貴賤之分,也無地域之分,日本的、台灣的、蘇格蘭的,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電腦,都可以成為進入藏有全世界的影像、文字,音樂資訊的通道。對於現代人類來說,我們似乎天生就人人擁有一座盛大的圖書館,在這一方麵而言,恐怕曆史上最著名的國王都要豔羨我們吧。
當然,網絡所帶給我們的,也不僅僅是一片光明。網絡所具有的邪惡一麵,更是猙獰可怖。它對俗惡品味幾乎完全寬容,在網絡上,不管是自縊、投水、自焚,還是搶劫、強奸、自殺炸彈攻擊,都會血淋淋地充斥張揚,絲毫不會考慮這些信息是否會給人們的心理造成負擔。
所以說,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有著和我們的現實世界同樣多采多姿的內容。壞人好人,各得其所。看來隻要是真理,不管在真實世界,還是虛擬世界,道理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