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宣雖沒有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就快馬離去。
但對於趙徹來說,想要摸清他的底細並不難,隻需出動暗衛跟蹤李宣,並使動附近郡縣的主官暗查,很容易就能得知他的背景。
同時,他深知李宣頗有隱晦,既有心隱瞞身份,很可能會有所掩飾,便將搜索範圍擴大到附近的十郡三十縣,將所有叫李驚才的信息都收集起來,以免錯漏。
能寫出如此詩詞,又武藝精湛者,必屬熱血男兒!
朝廷正值求賢若渴,怎能輕易放過任何有才之士?
作為一國之君,趙徹對朝野的真實情況極為了解。
邦國表麵雖已大定,實則仍是千瘡百孔,各業待興,百姓的生活仍極為拮據。
他花費大氣力舉辦這次“五朝盛會”,除了想求得其餘四國的認可之外,也有心廣納賢才,振興經濟。
此番得遇李宣,一見驚才,豈會錯過?
若查到這廝身世清白,且有入仕為官的報國之心,站在皇帝陛下的層麵上...是一定得稍加重用的。
隻是,當他得知這位“驚才先生”,既是他此行的目標人物之一,又是綁架他兒子的反賊時,又該作何感想?
...
大約兩三刻鍾後。
李宣往反方向策馬而行,當回頭再也看不到趙徹的車隊人影時,這才稍稍放緩了速度。
六麻子湊近幾步,上前問道:“少帥,咱們既為尋找柳大小姐而來,又恰巧遇上她那位學士老爹,還救了他...這麽個大恩,為何要急著走啊?柳風陽已經明言,會出動晉陽官兵找尋大小姐的蹤跡,跟著他們...豈非比我們自己盲目搜尋更好?”
李宣笑道:“是這麽個理兒,但目前還不宜與柳氏走得太近,更不便讓他們過早知曉我們的身份。單說一點,如果柳風陽現在知道我們就是綁架趙太子的綁匪,用人質換來的這個王爵,以柳氏的立場...即便本王對他有救命之恩,他亦不會真心與我們結盟。最好的辦法是,讓阿狸作為中間人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