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帶著伍大姐在大古坪考察完,基本確定這裏是能養蜂的。
不過,要想大古坪人都參與到養蜂中來,卻麵臨著兩個難題。第一是養蜂的本錢。第二是眾人的意願。養蜂的本錢主要是集中在蜂種、蜂具、飼料和蜂藥等上麵。伍大姐做了個保守預估,養一箱蜂的成本大致在400左右。這其中蜂箱大概120左右,蜂框100左右,蜂種80起步,其它的成本至少也得100。“當然了,蜂箱蜂具也可以自己做,但是,這手藝很講究,一個不注意,損失可就大了。”伍大姐最後說,言語間對大古坪人能不能拿得出養蜂本錢這事充滿了擔憂。要知道一箱蜂的成本按400算,養10箱蜂也得4000塊。統計顯示,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363元。這還是把人家富裕地區農民的收入平均下來的數字。佛坪這個地方本身就窮,有些農民忙活一年下來,不僅沒有儲蓄,還會欠下一屁股債。作為佛坪當地人,伍大姐對此非常清楚。4000塊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很少有人能拿出來。但是,養蜂這事也講究個規模效應。零零散散的養,本錢大不說,損耗也大。
“辦法總會有的,隻要大家願意養。”秦三娃接口說。他最大的擔心始終是大古坪人的意願。大古坪曆史上就沒有出過養蜂人。那些像伍大姐一樣,來到大古坪趕著花季養蜂的人,還經常遭到村民嫌棄。人們都說養蜂人在各個村子轉悠,根本就不是為了采蜜,而是打著養蜂的幌子,偷東西呢。隻要有蜂箱,養蜂的帳篷人在大古坪周邊出現,村裏丟了東西人們就會往養蜂人身上懷疑。正是因此,大古坪人沒少跟養蜂人起衝突。現在突然間要讓大古坪人變成遭人嫌棄的“外賊”,他們願意嗎?能拉下臉嗎?
“不試試看怎麽知道,試試看吧,不行咱再想辦法。”劉燕說。言語間充滿了鼓勵。秦三娃看了看劉燕,用力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