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挑戰在於找到適合的技術人員。
根據原來的安排,在處理好股票相關事務後,陳建將會回到香港著手籌備工廠,並請王大富負責搭建實驗室。
然後他會親赴東京招募一批工程師加入。
因為在那裏,某些領域裏的技術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同時人力開支也比較低。
不過,他也聽聞紐約本地實際上也有很多從事同類研究的人才,且姐姐與其中幾位有過一定的聯係。
最後,經過討論,陳欣然答應幫弟弟引薦一些專業人才,至於這些人是否願意加盟,則無法做出保證。
“這件事我想了很久,”陳建聲音裏透著堅定,“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間,香港曾是電子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
“不幸的是,最近十幾年由於行業內忽略了人才培養及產品研發,結果到現在都沒有一個自己的牌子能夠在國際上有所作為,這一點讓我覺得十分可惜。”
“但現在我們還有機會利用好現有的工業基礎以及高素質工人隊伍的優勢,所以我希望回到家鄉重新出發,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
“實現夢想肯定不容易,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時間,還需要巨額的資金。
但是如果不勇敢地試一次,又怎麽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呢?”
“我還年輕,輸得起。
失敗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連試都不敢試。”
聽著弟弟一番擲地有聲的話語,起初並不太看好他成功的陳欣然也被深深觸動了。
確實,不嚐試一下怎麽知道行不行呢?陳建還這麽年輕,有機會去試錯。
隻要有勇氣追逐夢想,哪怕目標再高也不用害怕。
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連試試看的膽量都沒有。
這時,陳欣然對陳建想要招人建實驗室的事認真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應付了事。
她真心考慮這件事,思考著如何幫助弟弟實現夢想。